千佛岩(千佛岩作文400字) -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

本文目录一览:

  • 1、在安岳发现息隐世界,解开乐山大佛修筑秘密:独自旅行在四川腹地
  • 2、水位下降,四川一明代水下坐佛露真身,这座佛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?
  • 3、甄嬛传太后提到的千佛岩在四川什么地方?
  • 4、千佛岩的地理简介

在安岳发现息隐世界,解开乐山大佛修筑秘密:独自旅行在四川腹地

环中国旅行继续进行。

当我离开阆中,取道南充、遂宁前往安岳时, 并没有意识到正在进入一个颠覆以往认知的新世界 。

中国古代建筑基本是木结构,虽然取得了很高的造诣,但后期木材供应不足,导致雄伟建筑存世很少,且技术退化。

欧洲古代建筑大量使用石材,建造了很多雄伟的宫殿、教堂。而且石材的供应比木材更充足,技术也得以不断进步。

甚至有人认为,现代 科技 之所以诞生在欧洲,就是因为它们的建筑用石材,而中国建筑用木材。

我并不认同这么荒唐的说法,但也曾经认为中国人在石材的利用开发上不如欧洲,直到我在四川接触了这个石质的精神世界,才明白中国人在石材利用上非不能也,而是自有一套更符合自然大道的理论。

2004年10月中旬,从遂宁出发的班车在一个路口停下,我一下车,立刻有摩的围了上来,问去哪里。

“去卧佛院。”

“去不了,没有路,只能到码头,你再坐船。要去就赶紧,再晚渡船就没了。”

上车,一路飞奔。

到了地方,在从河岸走下去的路上碰到了两个人。

见我背着大包,其中一个年轻人问:“去哪啊?”

在得知我去卧佛沟后,他说:“没船啦,今天的渡船已经没有了。”

我心里一惊。见我愣住,他却笑了:“哈哈,渡船被我们包了,跟着我们走吧。”

河道里密密麻麻的全是水葫芦,渡船并不是直接过河,而是突突突地开出去很远。在船上我也闹明白了,他们是卧佛沟的管理人员,今天包了渡船往里运一个施工队。

一个半小时后,他们会返回,我可以再搭船回到码头。至于船钱,他们请了。

船还正经开了不短的时间,我竟然有些要进入桃花源的错觉。

终于到了,管理人员带着我走了一段路,然后指明了方向,就去办自己的事去了。山野之间只剩下我一个人,沿着石板路往幽深处走去。

现在回想起来,我走得很可能是后门,因为看网上游记展示的很多场景并没有见到。或者卧佛院近年做了大规模的改造,但这个可能性太小了。

因为这里实在是藏在深山,少人问津,大规模改造没有意义。

走了一段,路边开始出现一些洞窟,但里面的石刻损毁严重,很多已经面目全非。

此时天色已晚,山谷中的光线就更加暗了。远处隐约传来的人声,更衬出周围空寂,我加快了脚步。

转过一个弯,一个巨大的卧佛出现在了眼前。可惜植物太过茂盛,山谷又不够开阔,始终拍不全卧佛全貌。再加上光线太差,没有留下一张能用的照片。

匆匆看罢,我一路小跑地回到了渡船上。

卧佛院的卧佛开凿于唐代,当时曾有规模宏大的寺院,后世逐渐沉寂,藏匿于山水之间。据说1982年才被重新发现,1988年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名单,但其后很长一段时间仍然处于乡野状态。

2004年满是泥泞的安岳县城吓到了我,未敢停留直接跑去了大足,也因此错过了安岳县城周边的众多石窟,十分可惜。

在四川兜兜转转一番(具体行程路线可见文章最后部分),终于来到了乐山,见到了高达71米的大佛。

石刻的大佛属于广义上的建筑,从这个角度看中国并不缺乏宏伟的石质建筑。而如果以单体的体积和工程量看,更大的无疑是乐山大佛。即使在世界范围内,乐山大佛也是更高的石刻造像。

这说明中国古代并不缺乏了解石料、构建石质大型建筑、甚至打造巨型工程的能力,那么为什么没有构建石质建筑呢?

因为,中国古代文化认为,活人不应该住在无生命的建筑里。有限的生命不应该拥有永恒的建筑,而是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建筑,木构建筑修修补补坚持百年正好够用。

石料多用于坟墓和雕刻不朽的神佛,或者用于城墙、高塔等追求坚固的功能建筑。

乐山大佛历时九十年建造成功,是名副其实的世纪工程。建成时大佛还外罩十三层的像阁,仅仅这座大楼就修筑了十五年。

不过九十年也不是一直在修建,而是由多人接力主持完成,中间停工的时间超过五十年。

这样一个大工程,修建情节曲折,但史书之中却没有记载。现有的 历史 资料全部来自韦皋(最后主持修建大佛者)撰写的《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》碑刻。

这是为什么?

乐山大佛的建造起始于一名叫海通的僧人,至于建造的原因,通行的说法是镇水祛灾。乐山大佛是弥勒造像,而在唐开元年间,私自建造弥勒像可是杀头之罪。

一位默默无名的僧人为何要冒这么大风险,启动这样明显凭一己之力无法完成的工程呢?

自魏晋开始,弥勒信仰逐步在中国开始流传。弥勒是未来佛,释迦牟尼涅槃之后,弥勒下生人间成佛,而那时人间将成为佛国净土宛若天堂。

这种美好愿望对于身处乱世的百姓来说,是诱惑巨大的心理慰藉,弥勒信众逐渐增多。甚至民间还出现了很多迎合受众的伪经,宣称弥勒即将下生,被官府定性为妖言惑众下令封杀。但是不断有人凭借此舆论,纠集信众谋反。

民众信仰的基础,被武则天利用,自称弥勒转世,并以此确立自己取代李唐的合法性。她大兴佛教建筑,特别是在全国各地建造了很多大型弥勒造像。

但是,通海在筹建乐山大佛时,已经是唐玄宗的开元年间,武则天已经死了七八年,全国正在进行轰轰烈烈的崇道抑佛运动,以肃清武后遗毒。

当时弥勒信徒穿白衣,与一般穿着黄袍的佛教徒有明显区别。开元三年(公元715年),唐玄宗号令地方官捕杀打着弥勒旗号的佛教新派人士,显然信弥勒已经等同于邪教了。

海通为何要在此时建造巨大的弥勒造像呢?

有人认为,海通造大佛的背后,有武后遗留势力的支持,但这就完全是推测猜想了。

乐山大佛具体开始动工的时间已经不可考,据零散的信息研判,开元中期开始修筑。韦皋的碑文记录了海通自剜双眼,吓退贪财地方官的故事。很怀疑地方官是背锅的,因为大佛开始修筑时很可能是非法工程,地方官不过是在履行监督职责,没想到遇到海通这样一位狠人。

开元十八年,海通去世。

开元十九年,唐玄宗再颁敕令禁止民间印经铸佛。

此时诡异的一幕出现了,据韦皋的碑文中有“开元中,诏赐麻盐之税,实资修营”的说法,也就是唐玄宗下令,动用国税修筑大佛。

按照碑文顺序,国税修佛时海通已经死了。为什么在主要推动者死后,修筑乐山大佛从非法变为了官办呢?

两种可能,一是唐玄宗深知弥勒信仰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,无法禁绝,只能约束引导。而修筑弥勒塑像,且把工程控制在自己手中,是疏解矛盾凝聚人心的上策。

但是,如果唐玄宗这么做了,很难理解为什么史书上没有记载。因此这种可能性并不大。

第二种就是韦皋虚构唐玄宗(当朝皇帝唐德宗的曾祖父)赐麻盐税的因,来坐实自己截留麻盐税的果。毕竟修建大佛,仅靠自己捐的五十万钱俸禄是远远不够的。

那么韦皋为何这么上心地修建已经荒废了几十年的大佛呢?

开元末年安史之乱爆发,唐帝国陷入了藩镇割据导致的连年战乱之中。韦皋因为在泾原兵变中力抗叛军,平步青云,出任剑南西川节度使。

唐德宗把被视为李唐帝国后花园的四川交给韦皋管理,显然已经把他视作亲信嫡系。

韦皋也不辱使命,在四川立下赫赫战功,收服东蛮、南诏,吊打吐蕃,最终被封为南康郡王。

如果说打吐蕃是武治,那么建造大佛就是文功了。一方面可以彰显自己的政绩,在众多藩镇之中出类拔萃;另一方面,也是展现文化实力,教化蛮夷的重要举措。

另外,韦皋治理蜀地时税负沉重,建造大佛既可以安抚人心,还可以搜刮民间浮财。至于建造费用,就如上文所述截留国家税收应付即可,一番操作下来,或许还有盈余。

总之,乐山大佛的修建起始于一名僧人,他发下的宏愿由官府和军阀接力完成。表面上是在修筑佛像,实际都是在争夺人心。

而修筑过程中,皇帝不是被蒙在鼓里,就是充当冤大头,正史没有记录也就顺理成章了。

四川石刻分布十分广泛,存留至今仍然堪称名胜的,在乐山夹江还有一处,就是千佛岩。

千佛岩位于夹江县城西北5里,青衣江北岸,正处于嘉阳古道的险要隘口,不远处还有铁石关遗址。此处向来有“青衣绝佳处”之誉,身临其境的体验之后,深感名副其实。

据说李白曾经夜宿于此,并写下了《峨眉山月歌》:

我2004年到达时,当地人仍然可以在古道上通行,这种千百年来一以贯之的日常,现在来看,应该已成绝唱。

有人员往来,道路功能还在,这处景致就是活的。封闭围堵、道路禁绝,这处景致就已经死了。

千佛岩应该是被乐山大佛带动而开凿,它的开凿过程也比乐山大佛更加漫长,一直持续到了明代。

乐山大佛还带动了安岳石刻的跟风,卧佛院、千佛寨、圆觉洞等处有十余处唐开元年间的题记。五代时期仍在继续发展,其五代造像数量居全国之首。

而到了北宋年间,安岳石刻的技艺已经炉火纯青,并最终孵化出了大足石刻这一震铄古今的鸿篇巨制。

大足石刻的故事更加扑朔迷离,我们下一篇游记再详说。

石刻佛像、石壁上开凿的洞窟,都会让生活在木结构建筑中的人有一种疏离感,而就是因为这种疏离感,反倒让信徒们获得了更有效的心理安慰。

现世苦难,但还有另一个佛国净土就在身旁,温暖着身心,让自己有继续生活下去的希望与勇气。

那万千残破的、被时光打磨得面目全非的塑像,就是千百年来亿万民众的心愿凝结。

这是2004年旅行记录的第9篇文章,本文所有照片都是胶片拍摄。

我当年走的路线,由于交通情况的极大改善,已经没有什么参考价值了。

比如卧佛院已经通了公路,自驾车前往很方便,虽然最后有一段道路比较狭窄,但通行还是没有问题的。

如果要想来一场四川石刻的旅行,我建议从成都出发,先夹江千佛岩再乐山大佛,一天时间即可。

然后半天时间前往安岳,在安岳一天时间,转天下午前往大足。

大足再一天,如果走马观花,四天时间就够了。如果要仔细看看,安排一周时间比较合适。安岳和大足都可以增加一天,乐山增加半天,多吃点 美食 。

人生就是一场旅行,相逢就是缘分。

谢谢。

水位下降,四川一明代水下坐佛露真身,这座佛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?

四川因为持续高温的原因,所以出现了水位下降的情况,其中一明代水下坐佛露真身,引发了很多网友的关注,那么这座佛有着怎样的历史背景呢?看完就知道。

水下坐佛历史悠久,保存完好令人欣慰

四川眉山市的仁寿县有一个叫做黑龙滩的地方,这里因为长时间高温干旱的缘故,出现了明显的水位下降,而水下坐佛就是从这里露出真身的。这是一尊常年深藏于水下的坐佛,保存完好,没有明显的破损,这一情况令网友们都感到十分欣慰。当地的工作人员介绍,说在黑龙滩中其实还藏匿着很多各种形态的小佛,有一些佛像甚至是源于唐代建造的,有着悠远的历史背景。

坐佛露出真身,当地人纷纷前去观摩

这一次坐佛漏出真身可以说是机缘巧合了,也可以说是因祸得福。当地人知道这一现象之后,纷纷都跑去观摩了。很多人还拍摄了视频,发布在网上,收获了大家的点赞。这尊重新露出水面的坐佛其实还有一个名字,它的名字就叫四新村千佛岩摩崖造像,据悉该坐佛是于10多年前被发现登记造册,它属于是当地的文物保护单位。根据知情人介绍,它属于明代坐佛,为比较常见的弥勒像,座高达到了16米,而肩宽大约是在7.2米左右,属于经典的高浮雕造型,而且宽衣博带,左手中执念珠轻轻搁在膝盖的位置,善跏趺坐于素面台基。看起来特别的生动逼真。

很多网友看到这尊佛像之后都纷纷表示古人的智慧是无穷的,并且古人的手艺也是一流的,能够将佛像雕刻的如此生动,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他们的所作所为真的是太令人敬佩了。

甄嬛传太后提到的千佛岩在四川什么地方?

《甄嬛传》太后提到的千佛岩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城西3公里处。夹江,于隋朝开皇年间(公元593年)建县,因城西北有“两山对峙,一水中流”的自然形胜而得名,而夹江千佛岩景区正是位于夹江县城西3公里“两山对峙,一水中流”的地方。2006年,夹江千佛岩石窟作为唐代文物,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。

千佛岩的地理简介

千佛岩位于南京栖霞山栖霞寺东北侧山崖上,是从南朝齐永明二年至梁天监十年(484-511年)逐渐开凿而成。所有佛像或五六尊一龛,或七八尊一室。佛像现存515尊,佛龛294个,号称千佛岩。后来,唐、宋、元、明各代相继在纱帽峰都有开凿,连南朝在内,共有700尊。佛像大者高数丈,小者仅盈尺。

据史料考查,南京市栖霞山千佛岩的石窟佛像,较山西省大同市云岗石窟迟三十一年,但比河南省洛阳市龙门石窟早十七年,故千佛岩被誉为“江南云冈”名闻中外。而名人石刻始于南朝,其分布相对集中于凤翔峰,中峰、东峰的诸景点。

千佛岩中“三圣殿”为开凿时间最早、规模更大的一座石窟,凿于南齐永明七年(公元489年),正中无量寿佛坐像。

千佛岩
许嘉龄
上一篇:新生婴儿奶粉 -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
下一篇:核酸检测查询 - 鸿海伟业生活资讯网